增補太極圖說

出自 五術WIKI
於 2013年2月28日 (四) 23:54 由 36.227.125.235對話 所做的修訂 增補太極圖說無極圖說
(差異) ←上個修訂 | 最新修訂 (差異) | 下個修訂→ (差異)
前往: 導覽搜尋

太極圖說古文

作者:周敦頤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:《周元公集》

自無極而為太極。太極動而生陽,動極而靜,靜而生陰。靜極復動。一動一靜,互為其根;分陰分陽,兩儀立焉。陽變陰合,而生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五氣順布,四時行焉。五行,一陰陽也;陰陽,一太極也;太極,本無極也。五行之生也,各一其性。無極之真,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。「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」,二氣交感,化生萬物。萬物生生,而變化無窮焉。惟人也,得其秀而最靈。形既生矣,神發知矣,五性感動,而善惡分,萬事出矣。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(聖人之道,仁義中正而已矣),而主靜(無欲故靜),立人極焉。故「聖人與天地合其德,日月合其明,四時合其序,鬼神合其吉凶」。君子修之吉,小人悖之凶。故曰:「立天之道,曰陰與陽;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;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」又曰:「原始反終,故知死生之說。」大哉易也,斯其至矣![1]

增補太極圖說無極圖說

作者:吳欽雄 民國

《周元公集‧太極圖說》一文中,指出了「無極」、「太極」、「兩儀」、「五行」。等五術的基礎理論。也說明了大自然的變化。筆者經過細思之後,發現《太極圖》仍有缺憾。筆者經思考後推演出下圖來增補太極圖說。

圖說文曰:無極含太極,生兩儀,衍三才,定四象,論五行,聚六合,觀七曜,決八卦,論九宮。

  • 無極無,極至極。
  • 太極初,混沌現。
  • 生兩儀,分陰陽。
  • 分天地,定三才。
  • 三才定,四象立。
  • 四象立,五行分。
  • 五行分,六合內。
  • 日月星,五成曜。
  • 八卦生,演萬物。
  • 終九宮,謂之極。

以上節錄自《我對五術的認識》。[2]

無極

在世界或稱為宇宙、天地尚未誕生之前,並沒有任何有形或無形的物質、非物質存在。筆者認為這才是所謂的「無極」。因此無極無圖形可以表示。以大霹靂宇宙論而言,是指大霹靂還未成形前的狀態。在道教中無極一詞,算是最高的代表。

無極: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沒有邊際、窮盡。《左傳‧僖(ㄒㄧ)公》:「女德無極,婦怨無終。」唐‧元稹‧奉和竇容州詩:「自歎風波去無極,不知何日又相逢。」
  2. 宋儒周敦頤推闡道體的本原為無極而太極。如吾心寂然無思,萬善未發,即是無極,然而此心未發,自有昭然不昧的本體,即是太極。老殘遊記‧第十一回:「璵姑拍掌大笑道:『我明白了!「勢力尊者」就是儒家說的個「無極」,上帝同阿修羅王合起來就是個「太極」。』」

太極

太極

太極為無極所變化出來的,太極已經具有可敘述、可觀察的的性質。而這個性質卻又是混沌未明的狀態,故以太極稱之。此時的太極,漸漸有各種性質出現,但是仍然在混亂中,缺乏一個契機。因此太極為一圓形表之。以大霹靂宇宙論而言為大霹靂爆炸之前的狀態。

太極:教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天地混沌未分以前,稱為「太極」。易經‧繫辭上:「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。」文選‧曹植‧七啟:「夫太極之初,渾沌未分,萬物紛錯,與道俱隆。」
  2. 天宮、仙界。三國‧魏‧阮籍‧詠懷詩八十二首之三十五:「時路烏足爭,太極可翱翔。」宋‧張君房‧雲笈七籤‧卷八‧第十六章:「太極有元景之王,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。」

兩儀

倆儀

兩儀由太極所生。兩分陰陽、輕重、濁清、天地。將各種性質以簡單相對性的兩分法,將所有的性質、物質一一分類。使其顯現出來,故圖形以圓形為框,S型為分界線,表示相對性質的分離。以大霹靂宇宙論而言,是大霹靂發生的當下狀態。

兩儀: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天地。易經‧繫辭上:「是故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。」文選‧劉琨‧勸進表:「伏惟陛下玄德,通於神明,聖姿合於兩儀。」

三才

三才

三才由兩儀所衍生,清氣越輕而上浮,濁氣越重而下沉,有輕有濁則立於中間。故以圓形為框,工字在內。上橫代表著天,下橫代表的地,中間代表著人。意喻為天地的分立,以人為連結。以大霹靂宇宙論而言是指生命的誕生。

三才: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天、地、人。易經‧說卦:「立天之道曰陰與陽,立地之道曰柔與剛,立人之道曰仁與義,兼三才而兩之,故易六畫而成。」文選‧潘岳‧西征賦:「寥廓惚恍,化一氣而甄三才,此三才者,天地人道。」亦稱為「三極」。

四象

四象

有了三才,才可以訂出四象。天地的分立,進而訂定出四個方位。四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指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。 又四象又代表著四種性質,分別為金、木、水、火。

故以代表太極的圓形為外框,內部為四方形。又象徵古代對天文地理的認識,謂之天圓地方。

自此,太極一門學說進入實用的領域。在四象中,發展出來的是針對生活環境的陰陽宅。

四象: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金、木、水、火。易經‧繫辭上:「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」孔穎達‧正義:「兩儀生四象者,謂金、木、水、火。」
  2. 春、夏、秋、冬。體現於卦象則為少陽、老陽、少陰、老陰。朱子語類‧卷一三七‧戰國漢唐諸子:「易中只有陰陽奇耦,便有四象:如春為少陽,夏為老陽,秋為少陰,冬為老陰。」
  3. 易卦四象:實象、假象、義象、用象。
  4. 日、月、星、辰。西遊記‧第一回:「日、月、星、辰,謂之四象。」

五行

五行

四象論五行。因為五行是一種概念。故以論之。四象本含金木水火四種形象,加上中央土成為五行。至此,河圖也開始出現。故以五星形狀為內,五角形為外表示之。象徵五行之間的的生剋。爾後更多的五術前輩,將五行發揚光大。而其實用的五術,早期為八字、唐朝李虛中的年柱霸字、五代為徐子平的子平八字、明末清初為陳希夷紫微斗數與鐵板神算。

五行: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五種物質。我國古代視為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。五者相生相剋,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,形成各種現象。孔子家語‧卷六‧五帝:「天有五行,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,分時化育,以成萬物。」
  2. 舊時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運。後借指命運。明‧劉兌‧金童玉女嬌紅記:「也是我五行注定,八字安排。」初刻拍案驚奇‧卷一:「誰不願黃金屋?誰不願千鍾粟?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。」
  3. 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荀子‧非十二子:「案往舊造說,謂之五行。」楊倞‧注:「五行,五常,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是也。」

六合

六合

天地四方謂之六合。五行中以土代表著地,再加上上方的天,共形成了六種的概念以及性質,將這六種合在一起,就是我們生存的環境。

六合: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上下和東南西北。莊子‧齊物論:「六合之外,聖人存而不論;六合之內,聖人論而不議。」後指天地、宇宙或天下、人世間。漢‧蔡琰‧胡笳十八拍:「若我怨氣兮浩於長空,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。」南北朝‧北周‧庾信‧哀江南賦‧序:「是知併吞六合,不免軹之災,混為一車書,無救平陽之禍。」
  2. 陰陽家以月建和日辰的地支相合為吉日,即子與丑合、寅與亥合、卯與戌合、辰與酉合、巳與申合、午與未合。南齊書‧卷九‧禮志上:「五行說十二辰為六合,寅與亥合,建寅月東耕,取月建與日辰合也。」

七曜

七曜 七星

在這裡又回到天象來了。古時前人夜觀天象,得七曜,分別為日(太陽)、月(太陰)、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等七顆行星。藉由木星,更推演出了十二生肖的批命方式。藉由這七顆星的位置,發展出了七政四餘以及果老星宗的兩套以實星為主的批命方式。

七曜: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中國古稱日、月及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星為「七曜」。
  2. 北斗七星。唐‧王勃‧益州夫子廟碑:「述夫帝車南指,遁七曜於中階。」

八卦

八卦

八卦分為大自然的變化的先天八卦,以及方位上變化的後天八卦。更藉由文王、周公、孔子等名家的研究,發展出目前完整的《易經》一書。在此,以兩個四方形交錯分別代表八卦四個一組的組合,同時內皆於代表太極的圓形中。

八卦: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易經中八個基本卦名。相傳為伏羲氏所作,由陰(二劃)、陽(一劃)二爻組合而成,三爻成卦,以象徵宇宙結構及諸事的變化。八卦為乾(三連)、兌(上缺)、離(中虛)、震(仰盂)、巽(下斷)、坎(中滿)、艮(覆碗)、坤(六斷)。易經‧繫辭上:「是故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」太平御覽‧卷九‧天部‧風引王子年‧拾遺記:「伏羲坐於方壇之上,聽八風之氣,乃畫八卦。」

九宮

九宮

九宮或者可稱為九星。九宮是由後天八卦或者是洛書推論而來的,筆者認為應是由洛書推論出八卦以及九宮。八卦解決的變化的問題,而九宮解決了應用上的問題。

東漢以前的易緯家以八卦之宮,加上中央,合稱為「九宮」。

九宮圖,西方稱為三階幻方,又稱九宮算或洛書。

1977年中國考古學家在安徽阜陽縣雙古堆西漢古墓中發現漢文帝七年(前173年)的太乙九宮占盤,乃是中國漢代幻方的實物。

東漢《數術記遺》也有記載。

南宋楊輝著《續古摘奇演算法》中敘述三階幻方構造法:「九子斜排,上下對易,左右相更,四維挺出,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為肩,六八為足」,比法國數學家Claude Gaspar Bachet 提出的方法早三百餘年。

九宮: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‧http://dict.revised.moe.edu.tw/index.html 查出

  1. 術數用語。指九個方位。後漢書‧卷五十九‧張衡傳:「臣聞聖人明審律歷以定吉凶,重之以卜筮,雜之以九宮。」

總結

無極圖說

無極,是虛無飄渺的概念,從太極到九宮都是處於無極之內。而自太極起順至兩儀、三才、四象、五行、八卦、九宮都是中華民族古人對大自然的各種觀察所得。藉此以這一短短的文章,以饗同好。

無極圖說全圖:

2012.9.15吳欽雄

  1. 周敦頤(北宋)‧《周元公集.太極圖說》‧維基文庫.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太極圖說.2012
  2. 吳欽雄.2012/6/22

--弦庭留言) 2012年9月22日 (六) 11:23 (CST)